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_中网赛程签表+直播比分一网打尽上海的超长夏天快把运动员搞崩溃了

2025-10-18

  中国网球公开赛,中网2025,China Open网球,中网赛程,中网签表,中网直播/全面聚焦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(China Open)赛程、签表、比分直播、冠军赔率及选手动态,打造中文网球资讯首选平台。国庆假期已然落幕,上海的“桑拿模式”却依旧在线。单日最高气温一路飙升至三十五摄氏度,湿度更是常常蹿升至百分之七八十。10月11日,这座城市打破了10月中旬的历史最高气温纪录。今年,上海的夏天时长达到了154天,毫无意外地跻身历史最长夏天的前三甲。

  2025年10月11日,众多游客顶着炎炎烈日,手持太阳伞,在外滩观光平台游览赏景。(图/视觉中国)

  闷热的天气,恰好遇上了热度非凡的上海大师赛。一位上海的朋友感慨,看了这么多年的网球比赛,这一届最让人揪心。开赛的头三四天,持续的高温高湿让多位球员在赛场上身体亮起红灯:手抖、抽筋、头晕、呕吐等状况频发,甚至有球员因热应激反应,不得不遗憾退赛。

 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,甚至在昨晚的决赛颁奖仪式上仍在上演。当冠军瓦舍罗发表获奖感言之际,令人始料未及的一幕出现了:亚军林德克内希忽然腿部抽筋,从颁奖台上摔落。在过去两周的高强度赛事中,这位选手咬牙坚持到了颁奖时刻,然而终究身体不堪重负。

  10月12日,在上海大师赛的现场,林德克内希因腿部突发不适,从颁奖台上摔下。(图/视觉中国)

  在骄阳似火的露天球场上,网球选手们不仅要全力以赴战胜难缠的对手,还得直面酷热高温的严酷挑战。观众欣赏的是精彩球赛,而球员们比拼的却是自身的极限。

  有人调侃,今年网球大师们尝过的最大苦头,便是来参加这“大湿”赛了。上海连日的高温高湿,让露天网球场宛如巨大蒸笼。比赛尚未进行几局,选手们的球衣与球裤就被汗水彻底浸透,紧紧贴附在身上,恰似刚从水中捞起一般。

  10月4日,在上海大师赛的赛场上,卢布列夫击球瞬间汗水飞溅而出。(图/视觉中国)

  酷热的气温致使选手们纷纷汗湿衣衫,这一景象令人揪心。在与西班牙选手穆纳尔的交锋中,塞尔维亚网坛巨星德约科维奇屡屡显现出身体的不适。他在回合间隙频频弯腰,甚至倚靠着垃圾桶呕吐。

  这位大师赛历史上年纪最大的四强选手坦言:当湿度连续多日超过80%时,着实令人煎熬。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白天顶着烈日与高温参赛的球员而言,更是无比残酷。

  在这般严酷的天气考验下,38岁的老将德约科维奇并未萌生退赛之意,而是积极寻求适应之法。十六强赛时,对着风扇敷冰毛巾都难以驱散暑气,到了半决赛,他特意多准备了一盆冰水。每当比赛进入休息阶段,他便一头扎进冰水中,让自己清醒后再度投入战斗。为了回应中国球迷炽热的热爱,德约科维奇可谓是全力以赴、拼尽全力地比赛。

  当酷热毫无预兆地袭来,上海大师赛现场指挥部迅速行动,启动全方位降温举措。指挥部购置了1500公斤冰块,以便在比赛间隙为球员提供冰毛巾,助其快速散热降温。在场内场外,近60台电风扇增设就位,以此强化空气流通,有效缓解闷热之感。与此同时,清凉物资的充足供应与医疗保障的全力支持双管齐下,旨在保障球员维持良好竞技状态,也让观众拥有舒适的观赛体验。从常理而言,这些准备已然颇为充分。然而,上海的天气却似乎有些任性。

  依据气象资料显示,上海大师赛举办期间,气温曾一度突破35℃,最高湿度在80%左右徘徊。这样的环境给球员的体能与心理状态带来了极大压力。在炎热与潮湿交织的条件下参赛,运动员身体的水分流失速度加快,心率急剧上升,很容易引发热痉挛、热衰竭,甚至可能直接因中暑而晕倒。

  在本次比赛的首轮较量中,法国选手特伦斯·阿特马纳因遭受热应激的困扰而无奈退赛。他于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对这场比赛的回忆,坦言高温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比赛伊始的第一回合,他的双手便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;进入第二局,原本处于领先优势的他,却突然全身抖动,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觉呼吸困难,仿佛被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。

  今天,我经历了热应激状况,其严重程度或许已达到能使人昏迷乃至引发心跳过速的地步。他提出质疑,职业网球联合会(ATP)作为管理男子职业网球赛事的组织,为何并未制定任何应对高温的政策。

  我们难道非得在球场上拼到极限吗?比赛进行到第四轮时,丹麦球员鲁内在接受治疗的间隙,当面向裁判发起了抱怨。作为世界排名第11的选手,鲁内觉得球员们凭借强壮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,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,然而人的忍耐终究是有极限的。

  10月9日,在上海大师赛男单1/4决赛中,鲁内提出了医疗暂停申请。(图/视觉中国)

  在高温且湿度颇高的天气里,与其讲这是一场网球赛事,倒不如说是一场打着网球旗号的桑拿耐热考验。在部分于下午举行的比赛中,观众们观赛时还得追着顶棚的阴影不断挪动位置。望着赛场上无处躲避烈日炙烤的球员,有网友不禁心生疑问:球场那能闭合的顶棚,能不能关上遮挡一下骄阳呢?

  根据《新民晚报》的相关报道,位于上海的旗忠网球中心作为大师赛的举办场地,其两个比赛场地均配备了移动顶棚。值得一提的是,顶棚从开启到关闭,仅仅耗时7 - 10分钟。按照ATP的规定,上海大师赛被界定为室外硬地赛事,只有在降雨致使场地变得潮湿,进而对比赛的公平性以及球员的安全产生影响时,顶棚才能够予以关闭。在高温应对方面,早在今年8月的辛辛那提大师赛期间便已有所讨论,然而截至目前,ATP依旧没有出台明确的应对政策。

  无声的“杀手”——高温,令全球运动员都心生忌惮。与上海相距约700公里的武汉,正举办着武汉网球公开赛(简称武网),也同样遭受着持续高温的侵袭。所幸,武网遵循国际女子网球协会(WTA)的规则办赛,早就设置了高温保护规则。

  10月7日,武汉网球公开赛进行期间,最高气温突破30℃,赛事方启动高温保护规则,室外球场的比赛随之暂停。到了8日,在气温偏高的时段,球员能够在第二盘与第三盘之间获得10分钟的休息时间。赛事方还会依据气温波动,在比赛时选择关闭顶棚,或者推迟比赛时间,以此来避开高温时段。所有这些应对举措,皆旨在降低球员中暑的风险。

  一般而言,湿度较高时,汗水的蒸发会受到抑制,进而使得人体感知到的温度升高。与之相反,风速增大能够强化散热作用,从而让体感温度有所降低。

  据香港职业安全局援引的实验数据显示,当环境温度为34℃且湿度低于50%时,人体的体感温度大约为38℃;而一旦湿度攀升至80%,体感温度竟能飙升至52℃之高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国庆期间在上海的网球场上,高手们近乎是拼着性命在进行接发球的较量。

  当前,判断比赛是否启用高温保护规则,主要依据热应激指数(WBGT)。该指数并非仅考量空气温度,而是综合相对湿度、太阳辐射以及风速等诸多要素进行计算,从而对人体在各异环境下所承受的热压力予以全面评估。在体育赛事、职业安全等场景中,它常被用于衡量热暴露风险。

  女子网球比赛设有热保护规则,难道男子网球比赛就不该有?事实上,网球四大满贯赛事均制定了各自的高温保护政策,只不过部分大师赛在这方面仍存在有待填补的空白。

  作为享有“阳光大满贯”盛誉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,常常面临高温的挑战。在2014年澳网女单首轮赛事中,曾位居世界第一的沃兹尼亚奇惊讶地发现,置于场边的水瓶因高温而严重变形。同样在这一年的男单比赛里,有选手在未打完两盘时便骤然瘫倒,陷入昏迷状态。

  从2019年起,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制定了更为完善的高温应对政策,还开发出澳网热应激量表。在赛事举办期间,该量表可对赛场周边的气温、日照强度、湿度以及风速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。

  若热应激量表读数达到5,主裁判可在规定节点暂停正在进行的比赛,将顶棚关闭,随后在顶棚关闭的状态下继续完成剩余赛程;部分尚未开赛的室外比赛,也可予以暂停或推迟。

  近年来,除网球比赛外,诸多体育赛事在经受高温“考验”后,也纷纷引入了相应的保护规则。以一级方程式比赛为例,便是如此。

  10月初,国际汽车联合会(FIA)对外宣布,新加坡大奖赛被认定为一级方程式历史上的首场高温危害赛事。在比赛进行期间,新加坡当地气温突破了31℃,且湿度颇高。基于此,FIA规定各车队必须在赛车内配备特制的降温背心,至于车手是否在比赛过程中穿着,则由其自行抉择。

  在一级方程式(F1)赛车的驾驶舱内,车手所感受到的体感温度,要远远高于车外的温度。(图/视觉中国)

  F1的高温危害相关条款,是于两年前的卡塔尔大奖赛之后才制定的。当时,赛场状况频出。一位法国车手在驾驶途中甚至呕吐在了头盔内;一位美国车手则因身体难以支撑而无奈退赛;还有多名车手在比赛进程中需接受医疗救助。在当时高温且高湿的恶劣环境下,有F1车手表示,驾驶舱内的温度逼近60℃,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速运转的桑拿房之中。

  当运动员步入赛场之际,不仅要思索怎样才能展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,更要考量自己是否会在高温的威胁下危及生命。

  国际汽联(FIA)官方发布消息,称将与F1合作,避免车手所经历的极端环境状况再度出现。(图源自社交媒体截图)

  据环球网消息,澳大利亚竞走选手雷迪恩·考利在《火环: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高温风险》报告中指出,极端高温犹如无声的致命威胁。即便提前有所准备并实施干预措施,高温依旧可能对运动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

  今年7月,向来以气候凉爽闻名的温布尔登网球赛场,罕见地迎来了高温天气。俄罗斯网球名将梅德韦杰夫因中暑呕吐,体能严重透支,遗憾在首轮就惨遭淘汰。而到了10月的上海大师赛,他再度遭遇高温侵袭,比赛过程中出现抽筋状况,赛后更是贡献出一幅生无可恋的“葛优躺”表情包。尽管疲惫不堪,他却转身就在镜头前写下了“Best City in the world(世界最好的城市)”。

  当气温攀升至28℃以上,我便会觉得颇为不适。然而身边其他人却并非如此,他们往往要到32℃往上才会有难受之感。可在此处,每个人都在艰难应对,于是我深感终于与大家处于相同的境况之中,心中满是欢喜。梅德韦杰夫以其幽默诙谐寻回了那份公平。

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,高温已然化作一种全新的日常景象。而本届上海大师赛,或许就如同气候新时代的一次提前预演。球场上,球员们于酷热如蒸笼的环境中全力拼搏;看台上,观众们在滚滚热浪里寻觅荫蔽之处。然而赛事主办方却依旧恪守着一套旧时代的规则,仿佛只要场馆顶棚不闭合,便能继续假装秋日的凉爽仍未远去。

  气候变化正悄然融入每一场焦灼的赛事、每一次艰难的呼吸之中。或许,需要接受审视的不只是ATP,而是所有钟情运动、眷恋城市的人们:当夏日的时长不断延展,我们的赛事、城市以及生活,又该如何做出回应?

地址:363050.com 客服热线:363050.com 传真:363050.com QQ:363050.com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